受经管人文社会科学院资助,2017年3月27日下午13:30分,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金冰教授作了题为“对岸的诱惑——文化语境与文学翻译”的讲座,讲座在机械楼3036会议室举办,本次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刘克东教授主持,学院师生参与了本次讲座。
讲座伊始,金冰教授就援引著名翻译家林少华先生对文学翻译特征的描绘,“审美层是不可叛逆的文学翻译之重”,阐述了自己作为一名译者对这句话的理解,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商务英语等实用型翻译与文学翻译的不同特色。前者更为关注信息等值,译者需具备相应专业知识,而文学翻译更加强调对原文的审美忠实,强调文化语境的重要性。金冰教授指出,文学翻译本身对译者的文化底蕴具有较高的要求,再加上缺乏有利的外部大环境,每位热爱文学、热爱翻译的学者都背负着巨大的压力。可以说,文学翻译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”,只有怀着对语言的敬畏之心,才可能抵达美的彼岸!金教授也强调我们翻译专业的学生要多读经典翻译佳作,提升文学修养和审美能力。完美译文,非一日之功。虽不能至,仍心向往之。
金教授分享了自己实际翻译著作的经验与心得,详细阐释了“文学翻译的得与失”。金冰教授以Toddling Motherhood一书的翻译为例,分析了《母爱蹒跚》这一译名,为何在审美层面上比《初为人母》的译法更胜一筹。同时,她还以自己翻译的“失落的文明”系列丛书之——Vikings,Raiders from the North为例,说明了商业考量对文学翻译的影响,书名中的Vikings一词原本译为“维京人”,但后来由于考虑到市场受众的因素,被出版方改为“北欧海盗”,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文的文化指涉。最后,金教授与我们分享了英国著名女作家A.S.Byatt的作品Angels and Insects(《天使与昆虫》)中的译文选段。这部作品蕴含着深奥的文化背景知识,译者需要对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语境有深入的了解,才不至于出现误译和错译。
金冰教授文学造诣深厚,对于翻译的研究有自己独到的见解,她的讲座开阔了学院师生们的学术视野,大家受益良多。
金冰:对外经贸大学英语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英美文学研究所所长,校学术委员会委员,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理事,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,北京市优秀教师,北京市民盟朝阳区教育专委会委员,对外经贸大学杰出青年学者。
在北京大学英语系先后获得学士、硕士及博士学位,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富布莱特高级研究学者,曾以访问学者身份先后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英文系、荷兰莱顿大学英文系、英国华威大学社会语言学系学习,曾受邀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(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)、纽约市立大学(CCNY)、北乔治亚大学(University of North Georgia)、佛罗里达国际大学(FloridaInternational Univ.)、西南大学、上海财经大学、湖南科技大学以及湘潭大学等多所国内外高校讲学,并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主旨发言人。在《外国文学评论》、《外国文学研究》、《外国文学》、《当代外国文学》、《国外文学》等本学科权威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,研究成果多次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,2010年获北京市第11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。
主要研究方向:现当代英美文学及文化研究、消费文化研究、跨学科文学研究、文学与商务。(文/徐卓睿、田伟伟;图/代新枚)

院长刘克东主持讲座

讲座现场